当前位置:

清平乐小_第110章

常叁思Ctrl+D 收藏本站

  看他的神情和语气,那些话不像是作假。

  世人常说痛苦的东西就该放下,但知辛隐约能够理解他,这人的痛苦绵延多年,一直一直都在复发。

  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他,应该也会难以释怀,而且最关键也最根本的问题是,他凭什么要放下?

  事实上只有真正尝试过后却又无能为力的人才放得下,这人头上有冤、心中有恨、手中有利器,一旦寻到合适的机会,报复才是逻辑和情理之中的事。

  他的动机确实很大,那么剩下的谜题就是手段了。

  李意阑刚要说话,却听身旁从来不会在问案时发表意见的知辛忽然说:“你恨始作俑者合乎情理,可那个木匠原本也是个局外人,你既然尝过亲朋无辜枉死的苦果,为什么又要杀他?你这样做,不是和当年冤枉你的人没有区别了吗?”

  知辛的语气并不强烈,听不出谴责和鄙夷,只是不解和惋惜,惋惜一个人的堕落的原因,竟然是出自于对公平的执着。

  刘芸草看了他一眼,答得坦然又迅速,他说:“没有,近墨者黑,我也已经是个恶人了,大师再拿好人善人那一套来衡量我本来就是错的。”

  知辛轻声问他:“那你杀了他,心中好受吗?”

  刘芸草挪开目光,喃喃自语地说:“再不好受,也不会比十几年的沉冤更重。”

  知辛了然道:“那就是说还是不好受,但是为了报仇,如果需要,但凡妨碍你计划的人都会杀掉,是这样吗?”

  刘芸草轻描淡写地说:“没错。”

  知辛挑了下眉头,神色间依稀有点难以苟同的意味:“不对,有错吧?如果你真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狠心,区区一个袁宁又怎么能逼你就范?你这样言行不一,很难让人取信。”

  “大师这话才不对吧,”刘芸草反驳说,“我再狠心,对的也不是每一个人。世事无绝对,我的心即使是黑的,但也是肉长的,也会有软和的地方。”

  “我不怕死,也不怕袁宁死,我能够接受任何结果,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大师,这不是言行不一,这是业障难除。”

  是人都会有软肋,而为人送行大概就是此人的罩门,一击必杀那种,知辛倍觉压抑地叹了口气,合起双掌说:“抱歉,是贫僧口出狂言了。”

  刘芸草动了动嘴唇,像是要说话,后来又没理他,整个人仿佛都脱了力,靠到墙上闭上了眼睛。

  大抵美人哪里都是美的,这人睫羽纤长,阖上后投成浓黑的一道弧线,使得他的眉眼像是一幅悲情的画卷。

  他确实生的好看,李意阑也承认,但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他觉得知辛更好看。

  以貌取人是人的本能,但这个“貌”却不单指容貌,气质和风度也有一席之地,刘芸草再好看可他不快活,传递给人的气息就带着刺,让人的结交心顿时受挫。

  知辛却不同,动不动见人就笑,笑完了还送一句阿弥陀佛,礼貌得让人只想追着送他一程。月初时李意阑就干过这种事,就是被知辛给拒绝了。

  牢里飘过一阵短暂的沉默,李意阑左右看了看,见知辛没有再开口的迹象,就亦真亦假地咳了一声,随即开场道:“先生,换我提问了。”

  “你说的内情我们之后会去查证,眼下就如你所说,你的仇人是太后,你想报复的人是她,可这跟已经发生的五桩白骨案有什么关系?”

  “比如我有一个恨之入骨的仇敌,我的眼里怕是容不下别人,就一门心思地盯着他了。可你不同,你先将自己的仇恨放在了一边,劳师动众地替五个不相干的人造势伸冤?”

  “他们的不平是天下皆知了,而你的冤情还不及展露,就因为动作太多被衙门抓住了,这样得不偿失的举动,真的是缜密周祥的白骨案主使会做的事吗?我有点怀疑。”

  刘芸草没睁眼,倦色沉沉地说:“如果不是不得已,谁愿意费力不讨好。我这样迂回的原因,大人其实已经说了,就是造势。”

  李意阑拧了下眉心,心念电转道:这话他们之前确实讨论过,但因为当时臆测的主谋是冯坤,案子造出来的势头对他有利,能够抹黑柳太师,便就不失为一种动机。

  但一旦换成刘芸草,那些关于党派的猜测就站不住阵脚了,难不成这五个枉死者都是巧合而取,没有他们想的那么阴谋论?

  念及此李意阑追问道:“造什么势?”

  知辛面带疑惑地抬起眼皮,眼睛睁得比寻常略大,目光定定地落在对方身上,像是对这问题也感兴趣。

  刘芸草将嘴角抿成了一条线,很快又松开来,继续两眼抹黑地说:“造一个天下人尽皆知,任凭哪个官府也压不住的舆论。”

  江秋萍好笑道:“难道天下人的指点还能左右律法不成?”

  刘芸草也跟着笑:“这位大人未免也把我想得太痴妄了?唾沫星子诚然淹得死人,但却只淹得到低处的人,高台的人从不以此为患,有些流言传不到他们的耳朵里,剩下的那些他们未必在意。”

  “而我想要的不过是口口相传,利用鬼神推波助澜,将朝野的目光拉拢过来。诸位个个义正言辞,料想也没有尝过不白之冤的滋味,更不知道无处伸冤的苦楚。”

  “无处?”寄声稀奇地说,“各县、州、府衙门那么多的大鼓,众目睽睽地放在青天白日下面,还能有人不让你去擂不……”

  深谙内情的江秋萍听不下去,伸手捂住了寄声的嘴。

  寄声要挣脱这文弱书生只是眨个眼的事,不说大话,他单手就能把江秋萍摔出去,但他挺喜欢这快嘴书生,不好当众让他出糗,就捏了个点穴指往对方胳肢窝的位置一戳。

  江秋萍没料他会出这种贱招,痒得缩了一下,咬住了下唇才没让自己嗤笑出声,但捂嘴的劲力一下也卸了,松开的时候顺道掐了把寄声的腮帮子,教训道:“还是提刑官的跟班呢,这种话以后别说了,别人会连你六哥一起笑的。”

  “笑屁啊,”寄声拖了个不服气的长调子,挤过去朝江秋萍翻白眼,“有什么好笑的?”

  “不好笑,”江秋萍一抬眼发现刘芸草正在看自己,眼神意味深长,仿佛就在等他以身作则地揭露刑狱上那些见不得光的秘辛。

  自己确实不耻同行中的某些做法,但这犯人的眼神还是让人郁闷,江秋萍也说不明白火气是冲着谁,暗自在心里冷哼完了,这才接着说:“只是民间伸冤大都是池里爬出来,再掉到井里。”

  吴金是个守城官,也不听不太懂这当中的机锋,露出一副和寄声差不多茫然的嘴脸说:“什么意思?”

  江秋萍歪了下脖子,破罐子破摔地说:“意思就是大多数案子,开始怎么判的最后就那么着了,想要平反,难于登天。”

  知辛本来朝前坐着,这时为了听内行人说内情,侧着上身转过了头来,一副求知好学的模样。

  李意阑虽然才当了不到一个月的刑狱官,可他家中两代干的就是这行,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便就坐着没动,留意着刘芸草的动静。

  余下的人纷纷都去看江秋萍。

  江秋萍说完上一句,像是怕哪位自家兄弟又来打岔,立刻接着解释了起来:“像寄声刚刚说的,每个衙门确实都有鸣冤鼓,但细数为了平反而响起了鼓声,确实不多。”

  “我朝律法有明文规定,百姓不得越级告状,越讼者和接案的官员一经核实,按律都要鞭笞三十五。这些鞭子寻常打不死人,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朝不支持百姓越讼。”

  “为啥啊,”王敬元忽然又冒出来,一脸调侃地说,“那个,民间不是传的可好听了吗?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连冤枉人清白这么大的事都不管了,还能做什么主啊?”

  “不是不管,只是……啧,”江秋萍总感觉思维不同跟他们说不通,这让他不得不换了个措辞说,“我打个比方吧。”

  “比如县里判的案子,就只能到州衙门去告,知州要比知县忙上数倍不止,天灾人祸赋役上供,桩桩都是悠关数万人的大事,他每天忙得团团转,还要管你地方上的冤案。”

  “有心的鞭长莫及,无心的沆瀣一气,绝大多数还是维持原判。少数遇到百年难得一遇的清官实干官,那就是这地方的百姓上辈子积福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