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穿宋朝]苍穹之耀_第421章

青律Ctrl+D 收藏本站

  女婴在他的怀里刚刚睡着,此刻又被吵得快要哭出来。

  辛弃疾看着这满堂的丑陋面孔,又看了眼那孩子一脸麻木无动于衷的亲生父亲,只觉得后背冷汗都浸透了。

  他只要放下这个孩子,就此待丧礼结束抽身离开,这孩子一定会死。

  “我们家养个小孩倒是没问题……”柳恣低头叉着蛋糕上的樱桃,慢慢道:“我和幼安的薪水都能雇个保姆,等她长大点就可以送到幼儿园去了。”

  “还要雇个奶娘,”辛弃疾本能道:“在扬州应该很好找。”

  其余三个人懵了:“奶什么?”

  辛弃疾懵了一秒钟,还是没明白过来哪里不对:“奶娘啊?不然孩子怎么办?”

  “是这样的,”胡飞眉毛一抽,认真解释道:“我们这边不兴这个,都是直接给小孩喂奶粉和牛奶。”

  专门请个哺乳期妇女在家里奶孩子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变态。

  在异变之后,除了肉鸡肉鸭的专业化养殖之外,猪牛羊的集群化养殖生产线也在被陆续建立。

  而此时此刻自然找不到奶牛,只能从宋国进口些大黄牛出来。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奶制品早就在中上层阶级之中流行起来。

  同时代的杨万里曾说‘雪韭霜菘酌岁除,也无牛乳也无酥’,幼安他陆叔也吟过‘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比起羊奶,牛奶更适合批量化生产和加工,刚开始还觉得味道腥膻,时间长了竟感觉和时国的牛乳也没太大区别。

  就连刚才喂给小婴儿的鲜奶,也显然是今天做蛋糕剩下的。

  “这些事都好说,”辛弃疾看向卧室的方向,微微叹了口气:“这孩子只要熬过断奶期,家里一直有个保姆照顾着,不会出太大的乱子。”

  其他人忽然意识到他在说什么。

  这一个孩子可以逃过一劫,可是其他的无数孩子呢?

  弃婴率在人均收入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越来越低,现在至少临国境内粮食充盈吃喝不愁,只要肯干活都能养活一家人,但那些孕妇和新生儿有多少是这样无辜惨死的,谁又能知道?

  就单纯拿产后避凉的旧俗来说,这许许多多的旧习俗是建立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环境下的经验之谈。

  从前很多人家里连炭火都生不起,洗澡也没有淋雨喷头和热水,生育前后洗澡都是颇为危险的一件事。

  可现在连村镇里都开始陆续通电,夏天不说洗头发,起码不该让人活活热死吧。

  “我去写提案。”辛弃疾站了起来,神情坚定:“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糊涂下去。”

  整个临国境内,甚至是毗邻的宋朝,都应该有对应的文化宣传和基本科普。

  他依稀记得,自己考驾驶证时,无论车辆还是路况的认知和照顾,都被清楚明晰的写在条例之中,不通过考试就绝不能开车上路。

  可在为人父母这种决定人生的大事上,却从来不用哪怕经历一次的考试。

  想生就生,想扔就扔,孩子能活成什么样全看天意。

  时运不济还会来一句‘这孩子克死父母,是个丧门星’,再莫须有地遭受许多罪。

  哪怕只是想一下,都让人毛骨悚然。

  “幼安,”柳恣下意识地拦住他:“你今天是开车几个小时回来的吧,又照顾孩子这么久,还是休息一会儿再去吧。”

  对方露出抱歉的表情,和其他人挥手作别,关上了书房的门。

  “柳元首。”孙赐抱着奶茶慢慢抿了一口道:“我觉得幼安哥,将来搞不好比你还工作狂,真的。”

  柳恣揉着眉头,看着书房缓缓道:“我从认识他的那天起,就没看他睡过一次懒觉,每天雷打不动的看书学习,简直跟机器人一样。”

  胡飞中肯地评价道:“起码是个心地善良而且很正直的机器人。”

  这件事,其他人还确实没办法插手。

  很多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都没办法理解。

  就像现代的小孩不认识缝纫机和握式电话,就像从现代而来的时国人不懂那些堪称匪夷所思的各种古代规矩。

  在这个时代,滚床单有禁忌,怀孕有讲究,生孩子有规矩,可对社会的影响未必是正面的。

  宋人认为早育早得子,因此新妇们才十几岁就拼命吃枣儿盼子,生不出来的话,她们的丈夫还能名正言顺的买妾生子,又或者直接把亲族的男孩抱来当做继子。

  可那些‘错’生出来的女儿不能延续香火,自然是被扔到河沟里去。

  为了能生出儿子来,有好些人专门写出良方来,吩咐不得在‘弦望晦朔’、‘风雨雾雷’、‘大寒大暑’等时候行房事,否则便是犯了禁忌,因此怀了子嗣都不是好事。

  就算好不容易怀上了,也讲究多的数不胜数。

  不可以吃兔肉,这样孩子才不会得兔唇。

  不能吃鸭肉,这样孩子会倒着走。

  也不能吃雀肉,会让孩子眼神不好。

  更不能吃鳖肉,会让小孩儿脖子太短。

  种种禁忌之中,虽然禁酒之类的说法确实有实际作用,但大部分都荒谬至极。

  如今虽然在宋国首相和临国教育的双重影响下,整片中原重男轻女的情况虽然有所遏制,出生率拉高弃婴率降低,但显然某些常识还是没有被普及。

  人们依旧固执的认为,一个女人如果多胎都生不出儿子来,那就是自己‘肚皮不争气’,是‘下不出蛋的母鸡’,其他冷嘲热讽的什么话都说得出口。

  辛弃疾在深谋远虑之下,直接联合多位议员,推动了新一轮的基层科教立项和实施。

  他自己因为在金国生活了二十年,对一切遗风陋俗都门儿清,更因此能指哪打哪的精准辟谣。

  又因为他在临国的留学,对受精卵的发育以及种种生物学常识都非常清楚,也可以和其他专家们明确沟通科教片的制作和内容策划。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