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弱白月光[快穿]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253

千里孤鸿Ctrl+D 收藏本站

要说他的画技,却也着实撑得上精艺精湛。相比同期的文人画,他的画技着实高出不少。文人画确实是晋朝所兴起,但主要突出的是文人的一种寄情,感怀之意,而非画技的精巧逼真,文人画重神韵,重神似而非形似。

萧子瑜的画则不然,他的画多是精巧逼真,却也灵动出尘,颇具风骨。

其中有一副《游园图》最为轻巧细腻,可谓传世之作。

图中,远山苍翠,浮云悠悠。山间隐隐建有一寺,小道隐于其中。

近处,楼阁高耸,回廊蜿蜒,又有莲叶田田,碧池环绕。

日正当中,春风送暖,湖波荡漾,岸边柳树,叶儿轻扬。

而湖中,一艘小舟,随波浮荡,渐行渐远,水流近处,古木曾天,枝叶繁盛,阴凉清幽。舟小而精,似有二人于舟内,读书交谈。

这画笔法秀润飘逸、设色淡雅不俗,清幽昳丽,飘逸出尘,如行云流水。

前人点评,这所画之园是金明池,乃皇家园林,曾经晋慧宗时期,此园之景依旧美不胜收,晋慧宗后期,多于此园静养,但令人意外的是,神宗期间,晋神宗下令封闭此园,时人难以一见,至神宗末期此园便已荒废,不复以往。

据晋人笔记言,京城外有一园,周回九里余,乃前朝吴王所修缮,引来金河之水,汇集成池,号为金明池。吴王沉迷诗画,聚集八方雅士,园中之景,高深远阔,远看山林建筑,近看一山一石,极尽精巧,趣味横生。

后晋朝立国,金明池便成了皇家园林,因地处较远,幽瑟静谧。太宗颇爱此园,费巨力移了南荒古木,河边栽植垂垂杨柳,后又布了江南碧莲,待到盛夏之时,莲叶田田,烟水朦胧,莲苞轻翘,待得几日,西风微愁,满园香气。

建玉石飞桥,筑四方大殿,又有九曲回廊,怪石嶙峋。

盛夏之日,莲叶连连,碧水蓝天,荷花娇嫩,偶闻得蝉鸣之音,稀稀落落,又听得流水迢迢,悠悠荡荡。天边阳光甚好,若乘坐一小舟,待渐入树旁,连天古木,掩去灼灼烈日,只余阴凉惬意。

真是好山好景好园。

然而这《游园图》上又有萧子瑜那位字铭章的朋友的存在,甚至还有一枚印章,上刻铭章二字,又遗有一诗,诗句倒是萧子瑜的风格,只是这字体却灵秀清丽,潇洒出尘。这样的字体与身为作者的萧子瑜差异较大,显然这诗句是另一人题的。

而何人所题,画中又有作者自言,是他让铭章题诗。

题诗作画,一切的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个字铭章的人与萧子瑜之间相交匪浅。又看此诗,笔法不凡,又得萧子瑜看顾,相识相知,关系非常,也应当不是个普通人。

但偏偏却找不到这个人的踪迹,来历,平生。

历史之谜团,引人深思神往,往往便在于此。

若说这另一大谜团,则是另一人了,这人倒也并非没有名字,只是这人却也如同凭空生出一般,只知其人其名其书,而不知其踪迹。

此人姓何名安,应是晋朝慧宗时的朝中一员,若说这具体官职,倒也一时说不清,但可以肯定他曾在史馆任职过,晋朝慧宗时期的几次大修前朝国史,似乎隐隐都留下了他的踪迹。虽然排名靠后,但也确实有不小功劳。

此人有个别号,称为浩轩斋主人,写过一篇游记,名为《东平记事》,写的是晋朝年间的一些故事,虽是游记,但更多的则是散文谈论,谈古论今,观点新奇,却也有理有据,加之语言清新别致,颇具情调,倒是颇受文人们的欢迎,因此倒是流传至今。

这些倒也只是其次,奇便奇在此人居然还编纂过一本《数算》,若说这《数算》一书,则是真正的大名鼎鼎,仅此一书,便使何安此人之名流传千古。

《数算》可以说是晋朝以前至晋慧宗时期的算学总论,又加梳理,编排。此书语言紧实严密,精确无误,既将算学真正定义为数学,又将算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书分为上下二册,上册简单易懂,下册深奥难懂。上册梳理数算历史,外加简单易学的算学知识,下册则是古今数学家们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的探讨与深思。

此书最为精妙之处,在于编排顺序合理精确,从易至难,一步一步,直至形成一个严密,严谨的框架。

既能编撰出这样一本书,自然这人在数算方面拥有的水平也是极高的。

甚至晋末一文人笔记中说他还有一本失传的书,名叫《数论》,其中是他探讨的一些关于算术,数学的问题,那书基本没有多少人看懂,但曾经却引发过不小的争议。直到后来,神宗晚年下旨列了不少禁书,一一烧毁,这书便因此失传了。

又说何安此人,生平经历,难以寻迹。

即便建国后不少学者埋于史料,苦心寻求线索,竟然却也是毫无成就,实在让人纳闷至极。

便有学者说,也许此名也是化名。

所以,我们才找不到此人的具体任官经历,生平记事。

这本是个千古谜团,本应埋没于史书之中,埋没于时光之中,不为人所知。

不料,一个墓葬的发掘,却揭开了所谓的真相。

那便是,萧子瑜的墓葬。

据说,他死时,神宗哀痛,十天没有临朝,更是赏赐最高等级的官位,谥号,以文臣最高的水准规模下葬,陪葬品更是封赏甚多。

无疑,神宗对他是厚爱的,虽然,他也没有资格入帝陵。

晋朝功臣能入帝陵一事,纯属谣传。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