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在上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194

花落时听风雨Ctrl+D 收藏本站

她妥协了,转身就走时,安阳出声:“陛下,若下诏,六部如何反应?”六部是执行圣意,他们若不同意,联合驳回,此事定会僵持下来,必让陛下颜面扫地,到时会惹得百姓不安,天下动荡。

“小殿下不放心,便自己入朝压制一二。”奕清欢淡淡一笑,裹紧衣袍就离去。

她极少这般潇洒,安阳望着她的背影发怔,她的恣意告诉她,天下大定,她们可以光明正大地站在九重之巅。

对于她二人的结合,很多人理解,也有人反对,事情都要两面性。脱离现代,经过二十年,安阳觉得她比古人还要迂腐,甚至比不上奕清欢的恣意潇洒,她是皇帝,掌控整个朝堂,她能做的可以很多,只是被安阳忽视的是历朝历代的君主都是褒贬不一。

细细数来,奕清欢的错事也不过这一件,女子结合已是常事,在于她曾养育过安阳。养育的情分,在世人眼中便是束缚,也是安阳一直担忧的地方。

朝堂之上,寂静如水,朝臣似是料到此事,无人反驳,六部收到旨意,立即忙碌皇帝大婚,竟无人推脱,甚至乐意促成此事。只有偶尔路过长街小巷,会听到几句污言秽语,但并没有人在意,数年下来,百姓忘了前朝昭平公主,忘了前朝皇后就是今朝国主,更忘了他们皇帝抚育过安公主。他们只记得大周的国主是明君,平漠北,治水患,轻赋税,让他们有食裹腹,有衣暖身,享受天伦。

永安宫,是安阳觉得快乐又痛苦压抑之处。十四年的岁月,她将这里当作家,仅是她与奕清欢的家。推开宫门的那刻,里面长身玉立的人影,让她眼前一亮,她疾步跑过去。

中宫景色很美,琼楼玉宇,美轮美奂,自是不必说,然而安阳却一眼都没有留给它们,眼中只有那个人。从小到大,都是这样。

碧空如洗下的中宫,安静如无人。奕清欢不知在想什么,未曾察觉到身后故意放得很轻的脚步声,待醒神,已被人静静抱住。她笑了笑,云淡风轻,亦如往昔。

安阳迎着暖风呼吸,这股暖风中还有奕清欢的气息,让她觉得莫名欢喜,蹭了蹭她的颈间肌肤,道:“其实我还是喜欢云殿,因为那里有你。”

哪里有你,我便喜欢哪里。

大周立朝六载,才迎来皇帝大婚。

周宫里迎来天大的喜事,满朝欢喜,并无人提及不妥之处,能入宴恭喜的朝臣皆是女帝仔细筛选过,歌舞笙箫,人声鼎沸。

夜深的春日,犹带着深深凉意,小侯爷被灌酒,苦求无门,唯有替陛下喝下一杯又一杯的喜酒。永乐宫内满目猩红的灯火,不需人指引,沿着灯火走,定然能找到新房所在。

奕清欢早早退席,着人安排好,沐浴出水,姿容婉约,红烛摇曳,宫人说着赞美的话,便将新房交于帝后。安阳嫁衣脱去,早就沐浴,忙碌一天她累得很,抱着红色锦被就想睡觉。她迷糊间望见奕清欢,精神一震,眼波流转,含着脉脉情意。

她望得痴傻,又呆模呆样,眸中又似透着些许精光。

奕清欢忍不住道:“小狐狸。”

小狐狸歪了歪头,并未将目光移去,爱慕之情不再遮掩,她跪坐在榻上,红烛高燃,眨眨眼,道:“今夜是我们的。”

“难不成还有别人吗?”奕清欢走过去,她并未熄灭烛火,按照习俗,那是要燃一夜的。

安阳望着她镇定的模样,有些怪异,这人太镇定了,大婚祭祀时,她就同上朝一般,神色如常,丝毫看不见喜悦。她撇撇嘴,望着她柔软的秀发,伸手摸了摸,顺滑如婴儿肌肤,她方抬头就瞧见奕清欢眼中的笑意。

大婚之夜,怎地无人灌她酒,太清醒了。

她迟疑间,奕清欢已上榻,拉着她顺势躺下来。这时,两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走了这么多年,还是在一起了。安阳翻身,不厚道地笑了,“洞房花烛,更胜春宵。”

奕清欢不应,安阳便将吻落在她的眼睛上,床第之事,安阳向来自觉。

红色的纱幔荡漾开来,奕清欢察觉到那只手在自己身上游走,引起阵阵热潮,在衣带散开时,她蓦地睁眼,伸手揽住安阳的身子,轻轻一带,顺势将她压在身下,低吟道:“今日该是我在上面才是。”

话音未落,便有只玉手解开她的衣带,安阳傻了,睁着眼睛不言语,直到干涩的唇角碰到柔弱的双唇,她才回神,来不及默哀,就已陷入浪潮。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算是完结了,番外略微有点长。

有人问新文在哪儿,新文是专栏里的《废相》。

超级感谢要说什么的大鱼.雷。(这两字也屏蔽,简直了。)

第112章

人在困境中总会显得不安,孩子亦是如此。周岁的稚子遭遇严寒,身体孱弱,更有性命之忧。永安宫内灯火通明,宫人行走间不发一丝声响,镇定之余,更显忐忑。

大楚同佑十五年,文帝十六登基。先皇后上官秀去后一载,册立新后。

新后奕清欢来自江北世家,大楚几百年底蕴,先祖在征伐天下时,奕族将士辅助有功,后天下大定后,居于江北一带,君主为感恩,立奕族嫡女为后。江北势大,占据一方,诸侯势力远胜国君,胜在忠心,为安抚良臣,继位帝王效仿先帝,将后位赐予江北奕族嫡女。

如此,不成文的规矩,便是立下。楚君未曾敢打破先例,直到文帝,于十数年前声称江北无嫡女可嫁,后位不可一直空缺,便立知书达理的世家女上官秀为后。

帝后情深,本是珠联璧合姻缘,奈何中宫无子嗣。直到两年前身怀有孕,产下一女。只是命运不好,产后血崩,孩子都未曾来得及看一眼。知情人来不及唏嘘,太史局声称天生异象,小殿下八字与国运相冲突,有碍国运。

文帝思索再三,不忍夺其性命,便送入冷宫,父女不想见。直到年后,太史局又有人声称太史令推测有误,被人收买,妄言欺瞒君上。文帝并非幼君,经过夺嫡血腥,立时明白此事有差,斩杀太史令,将小殿下接出冷宫,命中宫抚养。

中宫皇后奕清欢亲自去冷宫将孩子接出来,记于她的名下,只是方入宫,宫闱都是不见阳光的血腥,不懂其间斗争。宫人‘照料’不周,小殿下染风寒后,病况加重,几欲有性命之忧。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