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导演_分节阅读_189

拉棉花糖的兔子Ctrl+D 收藏本站

这还是贝克影业,乃至欧西电影界,头一次如此煞有介事地推介一部来自华夏的商业片——很显然,从宣传上看,这是一部商业片。

他们为其配上了一切本土影片的宣传待遇,不但有海报、报刊广告宣传,甚至邀请了一些评论家、知名导演、演员来观看首映,希望他们能为影片说几句话。

接受邀请者不少,看在制片公司的面子上。反正,有个场合聚一聚聊天也不错,上哪儿玩不是玩。

至于贝克影业打出来的广告……看看就算了吧,没有人比电影公司的广告更能吹了。

业内人士都知道,电影广告可以和正片毫无关系!

权威电影杂志《电影之声》在邀请下,也派出了他们的一位记者莫林观看首映,并分配了豆腐块那么大的版面,留待刊登影评。

莫林在去影院之前对同事们唉声叹气:“我多么想被派去观看阿纳托尔的新影片,听说他在新作里又运用了全新技术,至于这个影片……导演,纪霜雨?”

他不甚准确地念出这三个字,“陌生大陆的陌生导演,天啊,他们和贝克影业做了什么交易吗?华夏影片一般不是只在远东打转么?”

同事们都知道莫林对艺术电影的喜爱,只能笑着劝劝他了,“快去吧,为了贝克影业的友谊。”

莫林连笔记本都没带,就去了影院,他来得晚,也免去了和同在场业内人士寒暄的麻烦,落座在角落,莫林已经开始构思一篇万金油的影评了,也不用多少个词……

然而……

一分钟。

莫林只保持了一分钟的平静。

他虽然不认识银幕中的华夏都城,听不懂语言,但是银幕一亮起来,影片中的环境音让他仿佛身处其中,对音效的应用实在出其不意,优秀的翻译字幕更无碍观看。

莫林忍不住坐得前倾了,并开始摸自己的笔。

然后他忍不住低骂了一声,因为轻视,他随身携带了钢笔,却没带笔记本!

而随着环境音、跳切等技术画面的出现,影院内的嘈杂声已越来越小,到场的导演、演员等一干电影界人士都不知不觉停止说话。

电影界有个共识,艺术电影探寻新技术,可能商业性不那么强。而商业片,票房更高,但技术走在后面,晚一步运用上那些艺术电影探寻出来的新技术。可以算做,大家各有分工吧。

因此,像莫林他们国家,艺术电影虽然不太卖座,行业内却有着强大的扶持。

所以说,奇怪的事出现了,难道这是国家文化不同导致的差异吗?在我们没有关注到的地方,什么时候产生了这样的剧变?

——在这部贝克影业不知为什么强烈推荐的,来自华夏的商业影片中,出现了让导演们为之战栗的拍摄技术!

银幕上,京戏声仍在流淌,大家听不懂,却能接受到它是在用本土的戏剧方式传递着暗喻。

一边是幕后真凶的诡异恐怖的行为,另一边是优美抒情的戏曲,声画对立令在场人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不可思议……”莫林受不了了,直接脱下了自己的白衬衫,在衣服上写起笔记。

第五十六章

此时的电影人尚在探索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大量地应用着背景音乐,填充对白,乍然看到类似声画对立、音响蒙太奇之类的应用,被降维打击,怎能不震撼。

这还只是声音运用方面的,整部影片信息量之大,在场所有业界人士,无不被吸引。

普通观众则是下意识被故事吸引,跟随镜头走入陌生的东方华夏古都。

艺术作品实在是对一座城市绝佳的介绍,从开始,大家看着京城的护城河、鸭舍,还只觉得稀奇,随着故事展开,再看到景物镜头,渐渐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主角的生活片段,甚至在这座城市的追逐戏,让大家对有着紫禁城、天桥集市、庙会、神奇镇物等处的华夏古都,好感起来,看起来真有意思呀!

这里面精心按照各人性格设计的戏服,有中洋结合搭配,穿着时髦的夫人,也有一身华夏古色古香式褶子的小姐,或者西服配大氅的阔少爷。服装搭配令人眼前一亮,人物,不提两位主角,还展示了京城各色人物,从遛鸟的贫嘴老大爷,满口玄之又玄的算命先生,到京城人称之为“高买”的小贼……

这座城市鲜活起来,华夏人也多样、立体起来,曾经模糊、陈旧的记忆被《古都》中的形象代替了。

在电影结束后,所有人都站起来用力鼓掌。

一百一十分钟,他们去到那个东方城市经历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落幕后仍不舍离开。

不止一个人在心里想:也不知道……去华夏旅游贵吗?

导演们更是互相打听,激动得脸都红了。

“你认识这位导演吗?他是不是贝克影业的?在哪里工作?”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