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奋斗在后宫_第140章

少年之上Ctrl+D 收藏本站

原来,刘彦是在文会上邂逅了文华殿大学士张冲的女儿,张氏慧洁。这位张小姐自小生长在书香氛围,才华横溢不输男儿,连张大人也经常感叹女儿有状元之才。

并且张小姐还是个心气极高的,听说文会上有此次秋狄状元大热的人选,因此女扮男装出现在文会上,就是想知道对方到底有没有自己有才华。

她倒是有些自知之明,只是默默隐在角落里,只是众人同题赛诗时,也忍不住出手漏了一小手。文会的裁判中,就刚好有刘彦。

刘彦看着纸上诗句不凡,但是字体却有女子的娟秀,心中就一动,很快就找出了隐在角落的张小姐。

虽然看起来张小姐的书生打扮挺成功的,她长的也就是堪堪清秀,所以看起来也不过就是荏弱娘娘腔的公子,但是仔细看,却也能从举止中看出异常来。

刘彦的眼力极好,发现了张小姐女扮男装后也没点破,只是觉得有些意思。因此最后宣布结果时,他极力推荐了张小姐的诗句。

张小姐碍于自己的身份,不敢十分出头,可知道自己的诗句被二皇子欣赏,心中也是充满喜意。文会散场时,三皇子还邀请她一起喝茶,犹豫再三后,张小姐还是鬼使神差的接受了。

两人相谈甚欢,张小姐也是个极端爱才的,发现了刘彦刻意展现的才华后,一时引为知己,一直到她偷偷从后门回府,也在得意于自己女扮男装的成功,只是她却不知,刘彦早就暗中派人跟着她了。

听了手下的人汇报,方才的小书生进了张学士府里时,刘彦才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他就知道,对方虽然女扮男装,可是确实有几分才华,必然是自小受过良好的教养,出自世家贵爵的门第,果然,她竟然是张大人的女儿。

很快,刘彦就想到了主意。父皇不是不想给他指一个出身高贵的妻子么,那他就自己找。他相信,张小姐的出现,就是上天给他的机会。

刘彦本就相貌出众,气质温润,有种浑然天成的才气在周身萦绕。他为了拿下张小姐,想方设法,又让人承办了一个文会,织好了密集的情网,只守株待兔,等张小姐落网。

却说这张小姐,张慧洁,到底是大家闺秀,从小不见外男,对于突然横空出世的才子又兼三皇子,一丝抵抗力都没有,被刘彦刻意勾搭了几次,就拜倒在他身下。

宁妃知道刘彦的做法后,也是暗中支持的,她还帮儿子出了主意,借着给陈家女送教导规矩的嬷嬷这个机会,让嬷嬷给陈家姑娘下了药,在婚前一个月,陈姑娘在一次风寒中没熬住,缠绵床榻半个月,就去世了。

在陈家姑娘去世后,刘彦的婚事自然也告吹了。

由于刘彦先和张小姐勾搭了,张小姐为了嫁给心上人,将两人私情告诉了父母,最终被张学士摔了两个耳光后,关了起来。

但是做父母的,总是熬不过儿女的心意,张小姐也是张学士的掌上明珠,她这么闹着也是心疼。最后张学士也看着刘彦多次亲自上门,颇有诚意,也就默认了两人的关系。

并且关键刘彦做的也隐蔽,基本上只有陈家知道这事,一点也没传到外面去,等张小姐嫁过去,也就把婚前私情的事掩过去了,不算特别的离经叛道。

岳父答应后,就是亲爹这关了。刘彦这属于自由恋爱,加上宁妃向刘恒哭求,她半辈子安分,从来不难为刘恒,好不容易有个要求,刘恒也要给个体面的。

虽然可惜没有福气的陈姑娘,加上对陈学士的女儿私德有些不喜,刘恒本想拒绝的,也最终还是看在宁妃和儿子的心意上,答应了刘彦娶陈学士的女儿。

半年后,刘彦终于娶到了张小姐,收获了一个文官中很有分量的岳父。宁妃和刘彦满意了,太子这边却暗恨不已。

加上为了刘彦开府好看,刘恒封了他东海公,封地二十八个县,更让刘康心有芥蒂,于是他使人将刘彦和张小姐婚前就有私情的消息流传了出去。

不管怎么说,婚前就有私情,在德行上就有了一丝诟病,尽管刘彦马上挽回,使人澄清表示这是谣言,还是不怎么有效。

被大哥坑了一把,刘彦新婚的日子也过得不高兴,于是他又使人揭发了东宫有官员曾经强抢民女的旧案底。

谣言总是越传越乱,不知不觉,传言就变成了东宫强抢民女的消息。路边的茶楼酒坊,都有人私下隐晦的谈及,并且这个流言,也让有的百姓想到了几年前的废太子。

“估摸着这一个,也是和上一个被废的差不留的货色了。”

两个太子的丑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起,于是,不少人也暗中唱衰刘康。

皇后虽然在宫中,消息也挺灵通的,知道了这个流言后,对刘彦和宁妃更是恨得咬牙切齿的。

对刘恒来说,这两个儿子斗的乌眼鸡一样,更是让他心烦不已。

等刘康将犯案的东宫署僚绳之以法,他的名声也挽不回多少了,而刘彦,虽然最终才子佳人也算一段佳话,但总是名声上有瑕。

两个儿子都没得好,刘恒也没多做什么继续雪上加霜了,只是将两人都叫来训斥一番,各自压了一把,但依然心中有隐隐的失望。

恐怕,这两人,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啊。

  ☆、第72章

不管是对刘恒来说,还是对整个朝廷来说,奉元五年,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

在这一年,因度田而起的,蔓延近十年的颍川和弘农之乱,彻底被平息了。

建武帝时,为了限制地方豪强的势力,廓清他们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便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发布了全国州县度田的命令。

此举因为损害了地方豪强的利益,这些豪强都拥有武装,号称“大姓兵长”,他们隐瞒的田地和依附于他们的人口很多,是反对清查的主力。

地方官吏惧怕他们,有的贪于贿赂,就互相勾结,任凭地主谎报;而对农民,不仅丈量田地,还把房舍、里落都作为田地进行丈量,以上报充数,这就给广大农民制造了极大的痛苦。

更加上风雨不调,天灾之下很多地方的百姓靠种地养活不了自己,便卖儿卖女或者举家逃荒,成为人数众多的流民。

地方官吏在执行“度田”诏令时,“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也完全失去了“度田”的初始目的,所以为这些地方多年的混乱局面埋下了隐患。

各方叛乱中,以颍川和弘农最厉害。甚至其他地方的豪强为了保存实力,与这两处的豪强互相依傍,形成了力量更大的势力。

颍川和弘农的豪强各自形成了势力后,又吸纳征收了部分流民作为私兵,更加雄踞一方,朝廷多次围剿也奈何不得。加上国库吃紧,兵力不足,竟多年没发将这些人一网打尽。

为了革除国家积弱的时弊,建武四十年时,建武帝采纳了林喻城的建议,实行了方田均税法。并且刘恒登基后,又巩固加强了这项重要的改革。

最终此法实行了近七年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几年下来,民心安稳,国力也稳步增强,最终刘恒决心彻底铲除作乱的地方豪强。

对于颍川和弘农的几方势力,刘恒采取了镇压与分化相结合的政策,规定反抗者们“自相纠擿(ti惕,揭发),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对于地方长吏逗留、回避、故纵等罪进行赦免,调动他们平乱的积极性。而一旦捕获了大姓兵长,则按照刑律给予严惩。

这些措施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奉元五年时,彻底结束了度田之乱,颍川和弘农地区平定。

随后,刘恒又对吏治加以整顿,增加了对地方官员的考实,一大批其他州县曾经“度田”不实的官员被揭露出来,刘恒也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整顿完地方的吏治,刘恒又将目光放在了京都尸位素餐的官员,这些人多为贵族和名门之后,依靠父辈荫蔽得了官职,也没有多大才干,重要关头顶不上用处不说,还时常添乱,为祸一方。

针对这些官员,刘恒制定了严格的吏治考核过程,一旦达不到标准,全部撤下换新的,并且取消了世家子恩荫为官的渠道。并且为了补充这些被撤职官员的位置,刘恒还把秋闱从三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

很显然,他的这项政策遭到了贵族和世家的全力抵制,被撤职的官员都是他们的子侄辈,此举严重削弱了他们的利益传承纽带。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