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宅十余亩[系统]_第66章

宁雁奴Ctrl+D 收藏本站

  聂昕之没有再仔细解释什么。

  少年大夫暗自琢磨了一下,片刻之后,忽是弄懂了男人的意思,心情便一下子轻快了许多。他其实不太在意被人当成“跳板”,却不想因为自己的疏忽,万一一个不留神,给他这位指挥使朋友带来了什么麻烦……会愧疚死的。

  “……还以为我做的牙膏真那么厉害,引得匡大东家不辞辛苦,也得在百忙之中抽时间跑这一趟呢!”少年大夫故作感慨。

  “无需妄自菲薄。”聂昕之没管对方是不是在开玩笑,认真地回道,“你做得很好。”略作沉吟,道,“匡英若再上门……在商言商,不必顾虑太多。”

  郁容笑了笑:“我知道了。”

  匡万春堂甚么的遂被抛到了天外,少年大夫的心思又转回到自己的房子上了,便领着聂昕之——他在此间结交到的第一个朋友——带着分享的心情,邀请对方一起去参观他的新家。

  按照习俗,新屋的最后一片瓦,必要在喜宴开始前盖上去。

  上午的宴席已经散了,意味着新屋其实已经完全修建好了。

  现场,匠工们仍旧热火朝天地忙着,不过是在做最后的修补工作,赶在午时前收尾结束……过了午时就不吉利了。

  穿过了大半个村子,走过小横沟上的独木桥,顺着大埂道直往东去,走上一里多的路,终于到了新屋……距离当真有些远,却极合少年大夫的心意。

  青帘的村风整体上是不错的,但有着十分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的郁容,很清楚那些说三道四、家长里短的,有时候是多么的烦人。

  住远一点,正好跟村子里的大多数人,保持现如今这般不亲不远的距离……图个清净。

  绿水安静地绕过水湾,沿岸围上了一圈的木栅栏,形成了一个半开放式、开朗的大院子。

  从木栅栏的门口看向院子,正中央呈“冂”形的新房子,以大木作构架,青砖、灰石修筑的墙体,是典型的新安府建筑风格,看着既别致又不乏大气。

  郁容站在木栅栏外,欣赏着自己的新家,是心满又意足。

  “昕之兄,你看如何?”

  聂昕之略作打量,耿直地表示:“小了。”

  “嗯……诶?”

  郁容瞪着男人,左右厢加上正屋,分隔成七间,实际上却有九间大小的房子……居然被嫌“小了”?

  聂昕之好像没意会到少年大夫的意思,肯定道:“太小了。”

  “小”之前还强调了“太”……

  郁容有点纳闷:“那,昕之兄的家又是多大?”

  “不大,只在一百二十亩。”

  “……”

  少见多怪的少年大夫被男人的“壕”气给深深地震住了。

  看看自家的新屋,连房子带前后空地和小水凼,总共五亩的地……真觉得已经是非常、非常的大了。

  一百二十亩,又是什么概念?!

  心态良好如郁容,忍不住想羡慕嫉妒恨了,下一刻陡然便想起了这男人的真正身份……好吧,一百二十亩的王府,也许、确实不算太大?

  少年大夫收拾好心情,不再跟身旁人嘚瑟——土豪什么的不能比——穿过栅栏门,继续参观自己的新家。

  坐北朝南的是正屋,隔成了三间,走正门进了堂屋,和外墙不一样,内里采取的是木结构,左为书房,右边卧室,可通行双人的房门,朝堂屋开着。

  屋里尚且空空的,家具什么的,请了木匠、篾匠,已经打造好了,之前没地搁,说好在今天全部送上门。

  逛了一圈,二人出了堂屋。

  和普通的乡村户不一样,郁容在规划时,仿照了城内的房屋结构,请匠工们给这座青砖灰瓦房修了三面连通的檐廊。

  顺着檐廊,东西皆是两间半。

  所谓“半间”,占地实际也有一间的大小,为南北两间中央的“厅”,鉴于正面没修墙壁,只能称之为半间。

  郁容领着聂昕之先逛了逛东侧的两间半。

  南北两间,门是相对开着的。靠北的,贴着正屋的书房,门头上钉着小木牌,上刻着“静室”二字,描了墨,十分显眼。这静室,实际是工作间,以后制药什么的,就在这里进行。

  半敞的厅便是平常处理药材的地方,靠墙还修了个奇特的小灶,不是用来煮饭的,专作炮制药材之用。

  越过这半间的厅,与静室对门,是“药室”,显而易见,是存放药材与成药的地方,等家具来了,这里将会摆满中药柜。

  西边的两间半,跟对面是一模一样的结构。毗邻主卧的北间,留作客房,以备不时之需;客房对门的南间,郁容让人挂上了诊室的牌子……往后就专门在这里接待上门的病人。

  农家小院的布局并不复杂,又是空房子,挨个房间走一遍,也费不了半刻钟的时间。

  不过,还没逛完。

  回到正屋,穿堂出去,是后院,同样顺墙修了檐廊。檐廊连着左右,各有一座面积大小与高度皆无法跟前院的房子相比的小屋。

  西屋主要是谷仓,除了储备粮食,农作工具什么的,包括一些杂物,都放在这里。谷仓下面有一个地窖,地窖的空间十分之大,用途无需赘述。

  东屋便是厨房兼柴房了。

  厨房前,在空地上,挖了一口深水井。

  这块高地,南有小横沟,东北是大横沟,西北又有一个水凼……怎么看,都不缺水,用不到水井。不管是营造行的行老,或者老里长,之前都劝过,挖井费工又费钱,完全不需要。

  郁容却是坚持不改变主意。

  没办法……

  只要一想到,同一条水流,有人在上游洗衣服,有人在中游洗菜,下游更是刷便桶的、拿粪瓢舀水的……少年大夫就觉得恶寒不已。

  再想想,之前发生白鹫镇的伤寒,可不正是伤寒杆菌通过水源,形成了“粪—口”传播的循环,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染上了疫病吗?

  挖一个深水井,非常、非常有必要。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