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浮生小记_第187章

金波滟滟Ctrl+D 收藏本站

“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当年骠骑将军得胜回京,史传‘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王妃能推已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较之高明多了。”

卢八娘没有生子之前,是根本考虑不到孕妇和孩子之类需要照顾,但自己有了孩子,马上就想到了妇女儿童的权利,这也可见她是极自私的人,只是比这个时候的人多懂了一点人权而已。

而且她从没有对任何人承认过的是,她现在喜欢的小孩子只有自己的儿子,就是桃花生的小虎和小豹,她也一样不喜欢亲近。所以卢八娘觉得自己真够不上太多的赞美,她不过是有这个条件,顺手帮了个小忙。

司马十七郎看看卢八娘没有多说什么,一路上条件多简陋王妃也没有抱怨一句,又为自己树立了好名声,将来北伐成功,他一定会为王妃重新恢复她优越的生活状态,当然这些说出来并没有用,他会牢记在心间。但眼下,他关切的问题是,“你买了多少稻米了?”

他们出发前,自然将原英郡王府上的家业全部变卖了,一方面真需要用钱,另一方面也是向所有的人展示他们不会南返的决心,就连府里的姬人们也都全部转手一个不留。再加上卢八娘收了过去的生意得到的钱,眼下她手下的几个管事们正趁着秋天稻熟价贱的时候昼多买粮。

“已经买进了一万一千多石了。”卢八娘将放在车子里的一本帐薄拿出来递给他,每天晚上采购的人回来都会向她汇报一下进展,她也会把帐记好,“每石价格在两千钱到三千钱之间,现在用了两千七百万钱,还用了四千三百万钱买了几千斤种子、还有绢帛、丝絮、饲料、药材等。”

“咦?”司马十七郎随手翻翻帐本,然后便细细看了起来,惊奇地叫了一声,“你买的东西要比我派的军需官买的都便宜很多!”

“这是一定的,我手下的管事们都是做了多少年生意的熟手,他们本就精于计算。”卢八娘笑着说:“他们买粮是到乡下直接从农人手中购买,这就要便宜一两成;如果从商人处买,就买他们屯积的陈粮,这种粮不但便宜,而且比新粮水份要少,更为合算;像丝絮、药材等这些东西里面的窍门就更多了……”

司马十七郎突然想起了自己成亲前曾做过的两次生意都以失败告终,而那时的卢八娘就成功地置下大笔的私产,而此后王妃的生意一直非常红火,他早就认识到在这方面王妃的才能非常之高,便拉了王妃的手恳求道:“要么我把筹来的钱都放在你这里,你辛苦些统一采购各种物品吧。”

卢八娘等的就是这个时候,一直以来,司马十七郎对自己信任非常,遇到大事也肯与自己商量,但是出于习俗,他让自己管的也不过是王府内部的事。卢八娘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楔机,把手公开地伸到外面的正事中。

现在司马十七郎新组成了淮北军,所有的部门都是临时拼凑的,正是卢八娘掌握淮北军后勤事务的绝好机会。掌握淮北军的后勤就等于掌握了淮北军的命脉,当然也就奠定了卢八娘的非同寻常的地位,也会保障她将来的尊荣富贵!

不过在这种情形下,卢八娘还是要推让一下的,“军需官们可能不太懂这些,不如我让管事们教教他们?”

“不懂也是有的,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不用心。”司马十七郎说道:“王妃一个女流,轻易不出府门都能清楚的事,他们竟然还没弄明白?”

“这些军官们既然能跟着你离开京城北上,做事自然不会不用心,只是他们原本出于行伍,更关切地是行军打仗,获得军功,所以在买粮这些事上反倒用的心思少。”

卢八娘的这些解释还是很合情合理的,让司马十七郎更加觉得买粮这些事情应该让王妃负责,而且他也不是没怀疑有的军需官贪了些钱。司马十七郎不可避免地猜忌军需官,“虽然是这样,也未必没有人中饱私囊。”

“若是王爷有如此的担心,那么购买粮食和物资的事情我就都担下来吧。”卢八娘理解地说:“所有物资的大帐也都放在我这里,以后各队领取东西都在我这里,王爷就放心吧。”

“只是王妃太辛苦了。”司马十七郎非常感动,他伸手在旭儿的小脸上摸了一下说:“还要带着儿子,你能吃得消吗?”

“没关系,就是累一点也是应该的,”卢八娘笑着看在自己怀里睡得非常香的旭儿,“我们都是为了他。”

是啊,谁也比不了王妃对自己全心全意,对于北伐,没有人会比王妃更尽心,她一点犹豫也没有就把嫁妆完全投了进去,因为他们是夫妻,利益完全是一致的,而且他们还有儿子!眼下他们的奋斗,不正是为了子孙万代吗?

第五十九章 舍安稳卢八娘渡河选营寨十七郎驻军(一)

卢八娘拿到了淮北军后勤的大权后,确实也是尽心尽力的,这是她的事业,她的未来,岂能不全力以赴?

她将自己的手下融入了淮北军的团队中,让他们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而且有了这些人,也为淮北军腾出更多的人手专心于作战,毕竟淮北军是去收复失地的,打仗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而后勤就交给她好了。

一系列新规则形成了,军中的反响也很好。毕竟是初建立的团队,大家思想统一,充满信心,正是最有活力的时期,接收新生事物能力也强,又极少负面的情绪,卢八娘很容易就把后勤的大部分问题都理顺。

大部分曾经经手后勤事务的军官还非常感谢她,因为这些工作确实不好做,真不如让他们去打仗来得容易一些。

因为筹粮已经越来越难,粮食的产量本是固定的,谁也不会为了钱把家里过冬的粮食也卖了,而且越向北,人口越稀少,秋收的季节却到得早,秋后粮食价格最低的时候也过去了,一石粮很快就涨到了五六千钱,而很多世家大户的粮食根本不向外出售,其它的物资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