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桓容_第725章

来自远方Ctrl+D 收藏本站

  到了那时,想必会有一场好戏。

  秦璟不耐烦和这些人周旋,他已经看明白,秦策行事不同往昔,继续这样下去,不可能将来投之人彻底压服,甚至会在内部闹出乱子,继而一发不可收拾。

  以德服人行不通,干脆换一种方法。

  震慑,杀戮!

  所谓的名声不值一金,从他离开长安时就已下定了决心。

  “将军,秦王有召。”

  秦璟刚刚回府,就得秦策召唤。显然,城中之事已经传入他的耳中。

  “知道了。”摘下头盔,解开臂甲,秦璟随手扔出马鞭,被部曲接个正着。

  “我稍后就去。”

  “诺!”

  健仆退下后,秦璟利落的除下铠甲,简单洗沐之后,换上玄色深衣。

  走过廊下时,听到一声响亮的鹰鸣,看到盘旋在半空的苍鹰,周身的煞气顿时少去几分。

  打了声呼哨,秦璟举起左臂,接住飞落的苍鹰。随意抚过鹰羽,解下鹰腿上的竹管,看到熟悉的字迹,刹那间似冰雪融化,嘴角终于现出一丝笑纹。

  建康

  时入九月,天气依旧闷热,半点不见秋凉。

  桓容入主太极殿,南康公主和李夫人也搬入台城。

  王太后和褚太后本该移入青溪里,前者居司马昱旧宅,现为司马曜府邸。后者另辟居处,享先帝后妃供养。

  现在的司马曜空有王爵,论起生活水准,怕还比不上降为侯的司马道子。和托庇于桓氏的司马道福更是不能比。

  念及两位太后高瞻远瞩,同南康公主定约,族人方才有了前程,两家家主彼此书信,一番商议之后,同时上表,请将王太后和褚太后接到家中奉养。

  此事没有先例,朝中不免议论纷纷。

  最终,桓容力排众议,许两家所请。

  圣旨一下,更如定心丸一般,让两家彻底体会到,新帝言出必行,种种承诺绝非虚言。只要有真才实学,自家子弟必有出头之日。

  虽说有很大可能离开建康,出仕边界乃至西域,但有机会总比没有强。看看被养起来的司马氏,难道都想做这样的废物?

  为了家族的未来,王氏和褚氏家主痛下决心,严令族中子弟不许整日清谈,更不许有事没事就捧着老庄要养生求仙。

  简言之,都给老子认清现实,回到世俗中来!

  不肯为家族出力?

  统统没饭吃!

  没饭吃谈哪门子的谈,求你大爷个爪的仙!

  不是脑袋被驴踢过,饿上三天都能认清现实,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身为一个士族郎君,享受家族提供的各种好处,必要时,必须舍弃小我,抛弃虚无缥缈的求仙之路,脚踏实地的为家族努力。

  桓容真心没有想到,王氏和褚氏会下如此狠心。琢磨半晌,召贾秉入太极殿,君臣一番长谈。

  桓容表明态度,已由舍人跃升为侍中的贾秉当场点头,表示明白。

  “陛下放心,臣定办成此事。”

  出宫之后,贾秉没有回府,掉头往大中正处拜会。

  不久,王氏和褚氏都有郎君被品评出仕,经天子当面考核,放至凉州为官。

  消息传出,两家长辈欢欣鼓舞,举杯相祝,压根不管自家孩子满脸苦涩,双眼含泪。庆祝之后,半点不耽搁,干脆利落的打包将人送上马车。

  “此去千里,阿子勿要忘记为父之言!”

  总之一句话,有点正事,官家不喜清谈、对寒食散也没半点好感,咱们家不比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凡事自己掂量着点,莫要让为父失望。

  第一波少年英才洒泪挥别,踏上西行之路。

  此去将告别江南风光,踏遍大漠黄沙;辞去水乡温柔,怀抱边疆的豪情,沙风的浓烈。

  此时此刻,无人能够预料到,这些高门郎君将在西域踏出何样的道路。也无人能够想到,仿若谪仙的郎君,经风沙磨练,将率领汉家儿郎驰骋沙场、纵横万里,借西域古道,马蹄踏遍中亚和西亚。

  凡弓弦所及,俱为汉家领土。

  这话记录在史书之上,言是桓容之语,被后世斥为侵略成性,少怀仁德。桓容却是大声叫屈,他可以对天发誓,这话绝不是他说的!

  就像“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是汉武帝的锅一样,开疆拓土他承认,下旨派兵的也是他本人,但这句话的的确确非他所言。

  至于是谁……去找王献之!

  清风朗月的王子敬会说出这样一句话,估计任谁都想不到。

  换成谢玄都比他可信。

  偏偏拐弯的历史就是这样,太多的出乎预料,太多的不可思议,连后世穿来的某只蝴蝶都会不自觉发懵。

  九月末,范宁和桓秘的书院渐有雏形。

  因条件所限,书院暂设在江州,仿效幽州设立两院。

  东院教导高门子弟,主习典籍兵法;西院以庶人子弟为主,除诗书兵法之外,主要教授医药、机关和匠艺等。

  期间,朝中曾出现反对之声,甚至牵扯上幽州的学院。

  桓容没空处理,谢安代他解忧,方法很简单,推荐东莞徐邈往书院任教。随后,高平郗氏和琅琊王氏分别举荐故友,以实际行动表明态度。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