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桓容_第862章

来自远方Ctrl+D 收藏本站

  “传朕旨意,叛乱之人罪不容恕!令琅琊王即刻发兵……”

  不等秦策将话说完,殿外突起一阵喧哗,继而是隆隆的鼓声。

  本是晴空如洗,万里无云,没有任何预兆,刹那间黑暗降临。

  有殿前卫高声禀报:“天龙食日!”

  “什么?!”

  群臣大惊,目光齐刷刷的看向秦策。

  官家刚要下旨,即有异象发生,莫非是上天示警?

  青州海港,众人见此天象,都是心生惊讶。

  市货的商人纷纷走避,凶汉们袒露上身,大力敲击盾牌,口中发出雄浑的喝声。

  桓容坐在船舱里,想到计划的每一个步骤,不由得心生诧异:算一算日子,秦璟的表书该送到长安。这个时候发生日食,莫非老天都在帮他?

第二百九十章 事成

  日食向来被视为大凶之兆。

  自汉末以来,近两百年间, 始终天灾人祸不断。

  太和五年天龙食日, 不久司马奕被废, 成为两晋历史上第一个被废的天子。

  同年,南北两地皆生大灾, 粮食歉收,朝廷赈济不及,使得盗匪四起, 饿殍遍野。无论建康、长安还是邺城, 日子都不好过。

  秦策登基以来, 北方几乎没有一年风调雨顺。

  旱灾蝗灾频发,粮食连年歉收乃至绝收, 鼓励开荒的政策成了摆设。哪怕有土地, 种不出粮食, 或是种后没有收成, 对百姓来说都是白搭。

  太元六年七月,时隔数年, 天龙食日又生, 民间流言纷起来。

  联系到今年来的天灾人祸, 秦策的名声再度一落千丈, 长安朝廷众人都未能幸免。秦璟秦玓等也被连带, 只是没等流言成风,已被长安和青州的消息压下,终不成气候。

  各种流言夹杂, 到最后,人们的关注点仍在秦策身上。

  朝廷文武心怀忐忑,实在是日食发生得时机太巧,难免会产生联想。

  时人信奉仙家神鬼,豪强官员亦不猛免俗。

  为自身安全考量,之前不敢出言之人,此时纷纷上奏,请秦策网开一面,饶唐公洛一条性命。同时,为洗刷天子无德、残暴之名,当严查唐氏全族被害、祠堂被焚之事。

  简言之,流言成风,不能视而不见。然堵不如殊,莫如承认之前过错,方能试着挽回民心。

  惨案已经发生,秦策身为一国天子,根本脱不开干系。想要挽救名声,只能将犯事的人推出去,使叛军的怒火有个发泄渠道。

  如此行事,可以光明正大推说,上天固然降下惩戒,却非全部针对天子,更多是警告几姓豪强,让愤怒的对象就此转移。

  上表之人越来越多,其中,有真心想救唐公洛一命的,也有浑水摸鱼随大流的。借机煽风点火,想要报私仇者同样不少。

  随着几方同时发力,长安朝廷形成一个声音:唐公洛不能杀!

  秦策每日上朝,不管愿不愿意,事情都要议上一回。

  大势之下,他想独断专行绝不可能。若强行下旨,命秦璟发兵青州,取唐公洛及从者人头,必会担上暴君之名,民心丧失殆尽。

  然而,让他就此松口,秦策又不甘心。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唐公洛起兵造反是事实。

  如果不加以惩处,是不是会意味着,只要情有可原,造反的人都不会脑袋搬家?

  再遇上野心之辈该怎么办?

  这对统治者来说是大忌!

  就在秦策犹豫不定时,一封书信送抵长安。

  看到信中内容,秦策满脸阴沉,眉心皱得能夹死苍蝇。

  原来,朝廷犹豫期间,唐公洛已交出占据的城池,率心腹和部曲赶往长广郡。

  因做过乔装改扮,又有百姓掩护,平叛大军竟然没能发现。直到他公开露面,秦璟方才写成书信,身在长安的秦策才得到消息。

  无论其中真假,也不管秦璟是否刻意放人,总之,唐公洛带人离开,交出叛军驻守的所有城池,青州战火渐熄是无可否定的事实。

  唐公洛在长广郡公开露面,放出不忍百姓再遭兵祸,放弃起兵的消息。并且大张旗鼓让人给秦璟和长安送信,明言,如能放过三州百姓,他愿交出项上人头。

  此举传出,唐公洛英雄之名更盛。

  不等秦策做出表态,停靠在青州的船队派出人来,当面表示,如果唐公洛愿意,船队愿迎其往建康,并以钱粮赠长安及三州百姓。

  救人,赠粮。

  两件事看似毫无关系,仔细想想就会明白,这哪里是赠粮,分明是要用钱粮换唐公洛一条性命!

  桓祎亲自出面,更证明消息确实。

  事情一传十十传百,众人口中皆道:长安天子无道昏庸,南边的天子却爱惜良才,不惜出钱出粮救一名降将叛将,更不惜背负狡诈、趁人之危的名声。

  至于唐公洛起兵时打出“投建康”的旗号,直接被众人忽略。即便有人提起,也仅在小范围流传。

  三州乃至长安的百姓都以为桓容高义。

  相比之下,秦策岂止落了下成,简直是下下成。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