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_第214章

糯米水晶糕Ctrl+D 收藏本站

果然,说话间,就有翠柏来替武颜传了口信。啊,如今翠柏可是管事媳妇儿了,得叫xx家的才是。

…………………………

杨氏是国公夫人,如今又是太子妃的亲生母亲,因此到了太子妃册封大典这一日,杨氏算是尝到了大出风头的滋味。越是出风头,就越是觉得得意:看看,就算我一个儿子都没有,可是元华一个就顶过了武元庆、武元爽两人!

小相氏是郡公夫人,自然也是够格参加太子妃册封大典的。跟在杨氏身后的她也觉得庆幸:幸好自己一直帮着调和夫君和太子妃之间的关系。宜安今年及笄,看来上门求娶的人家只会多不会少、宜乐和俊哥儿以后可挑选的余地就更大了。

都说为母则强,小相氏算是明白了,家里那个夫君是个指望不上的,小事精明、大事糊涂。自己还是得早早为儿女打算起来。

其实长安城里众人对着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太子妃非常好奇。

据她从前交好的小姐妹说,武元华是一个泼辣利爽的性子,不过后来沉稳起来,在高家一手蒙眼投壶的技艺震惊了众人,而后又有人隐约传出说崔家的女儿和她斗琴,结果却输给了她。忽而就成了晋阳公主伴读,也算是平步青云了。

等到应国公病逝之后,武元华开始守孝,更是闭门不出。谁曾想,孝期结束之后,她又当着同安大长公主的面救了高阳公主,听高阳公主人前人后都说,武元华是个极其有意思的人物。

哦,据说她还是个文采出众的人。

不过这么多的据说,到底有几分夸大,谁也不清楚。反正不只是文人相轻,女人也是相轻的,大家都不太信小小国公之女有这么出众。

再后来,跌碎长安城里一众人家的下巴:陛下居然挑了武元华做晋王正妃。正妃!

大了晋王四岁、家世低微的武元华!

她是何德何能?

可是这么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就是发生了。

成为晋王妃之后,武元华跟着晋王去了并州,很多长安贵妇还没来得及和新上任的晋王妃打照面,就只能在每年过年节的时候匆匆看到她——那时候大家都很忙,又没有法子细细看。

所以,长安城里,能说出武元华一二三四的人真的是非常少。

而如今晋王殿下成了太子,而武元华成了太子妃,也是顺理成章、名正言顺的事情。

因此,在典礼之后,众多女眷纷繁的心思就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长相倒是挺大气,可惜家世实在是差了一点……”这是年长,没有利益冲突的。

“比太子殿下大四岁,如今长得好,有什么用?等到殿下长成了,太子妃都老了,哦呵呵呵……”这是家里有和太子年岁相当,或者更小一些的女儿。

“听说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感情甚笃,不知没有正头婆母在,太子空着的良娣、良媛会不会是陛下安排。”这是后宅里有一定政治敏感度的。

更有人想到,太子如今还无子,良娣(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良媛六人,正四品)都还空缺着,只有陛下赐的几个良家子。

东宫后院空着一大片,就等有手段的人家进去瓜分——自然不是立刻,不然吃相也太难看了。

就像武颜和李治预料的那样,在延康坊没住了几日,二人再次搬,这一回是——东宫。

东宫占地面积极大,俨然是另一个缩小版的太极宫。整个布局都是依照太极宫的来,就是面积比太极宫小了一半。

其中的主殿叫“显德殿”,是太子接见群臣和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地方,相当于太极宫的太极殿。

第二宫殿:崇教殿,是东宫内朝的宫殿,等同太极宫的两仪殿,是太子接见一些重臣的地方。

丽正殿是入东宫后的第三座殿,是太子的办公和居住之地。(1)

而第四重叫光天殿,则是属于太子妃的,当然,就是女主的地盘了。

第五重叫承恩殿,顾名思义,是太子宠幸小老婆的地方,就好比是太极宫里的甘露殿。咳咳,小老婆们住的则是另有院落,便是承恩殿东西两侧的宜春宫与宜秋宫。

另有别的宫殿院落,此处不一一描述。

而从搬进来之后,太子李治和太子妃武颜就不会像在王府里那般,日日同屋就寝了。

不得不提一句,早先李二陛下赐给李治的六个美人。当时丢在太原晋王府里,好久都没人搭理她们。吃穿是没有被苛待的,可是也别想武颜在她们身上花大钱,所以日子过得也就是一般般罢了。

等啊等,六个大美人等得眼都花了,也没见到晋王的面。使出宫里常用的手段,收买下人,探听殿下在内宅走动的路线,却是收买一个,那一个下人隔天就不见了。

两三回之后,六个大美人吓得够呛:太子妃治家的手段真是了得,自己还没动作,就被拍成灰了。

于是她们乖乖在晋王后院过着吃吃睡睡玩玩的日子,心宽的长胖了,心眼多的变瘦了。

等到一朝风云突变,晋王成了太子。

六位良家子都生出了几分心思。这六人都是从百姓中采选的,比一般宫人要貌美一些,本因为见不到正主儿,熄了心思争宠,却被金灿灿的“太子”两个字再次砸晕。

亲王侍妾和太子侍妾能一样吗?

太子侍妾日后可是妃嫔。虽然也有倒霉如前太子那样,半路被废掉的,可是富贵险中求,晋王如今已经是太子了,这六个良家子被赐进晋王府的时候,就只能做晋王府的人。

武颜才不管六个没有封号品级的良家子心里如何翻腾,把她们一股脑丢进宜秋宫里,自己则是和胡嬷嬷、徐嬷嬷一起整顿起了东宫的后院。

李承乾被废了,当时东宫伺候的人也被大清洗了一批,后续补充进来的宫人里头,各方的眼线都有。作为合格的太子妃,最起码要弄清楚,现在自己的地盘上有多少人的耳目。

东宫比之晋王府,大了不知道多少。胡嬷嬷和徐嬷嬷忙得要飞起来,哪里还会像以前一样,生出一些互别苗头的念头了?

胡嬷嬷是宫里的老人,在宫里颇有根基,知道很多辛秘;徐嬷嬷是跟着武颜已久的老人,大概知道武颜的脾性。两人合作,处理事物的效率高了不只一倍。

当然,春风得意的不只两位嬷嬷以及武颜的丫鬟,还有李治身边的胡公公和阿保。

胡公公年纪大了,倒是沉稳一些,阿保最近走路都带风,凭谁见到了他,如今都要喊一声“小胡正侍”。(2)

更别提宫外。

长孙家其实一贯来都是超然的,因为本朝太子必定要立嫡子,不管哪一个,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

武家就是第二被关注的人家了。反正在大家眼里,这就是武家的祖坟冒青烟了,才能生出一个太子妃。不过事无完美,太子妃和现在的诚郡公不是一母所出,听说关系有些不够亲近……

反正嫁入贺兰家的武顺和嫁入郭家的武颖几乎要被婆家人供起来了——这可是太子妃一母同胞的亲姐妹,太子妃和她们的关系指定好。

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情境也会生出不同的应对。

杨氏在武府内院几乎要说一不二——幸好武元庆并不太知道后院之事,不然非得七窍生烟。小相氏把后院经营得很好,下人们虽然捧着杨氏,可是还是知晓当家主母是谁的。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