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历史]龙阳好秦_第33章

依韵黎Ctrl+D 收藏本站

叶煜被抢了马,又听到了这句话,脸色可不好看,幸而他说的是赵语,至少周边的秦兵听不懂。

那人看到了叶煜的神情,就知他是听懂了的,顿时大笑起来,又对叶煜说道:“我叫乐叔!”

叶煜对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但是也能猜到可能与大将乐毅有所关系,估计以后也小有成就,只恼自己刚才没有得手。

秦赵的第一波交战双方伤亡都不小,秦军略胜一筹。

之后又有几次交锋,叶煜全都在场,不过他却发现赵军的抵抗似乎不如一开始了。

虽然可能是因为没有在遇到像乐叔那样的对手,也有可能是榆次后继不足,但是叶煜偏有种预感,赵国可能在酝酿什么阴谋。

好吧,叶煜清楚自己会这么想完全是因为历史上这一年有五国联军抗秦事件,他不知具体时间,但是五国联军绝不是一日两日能达成的。

叶煜的战争嗅觉还算不错,再加上这作弊一般的预知,他很快就察觉到了异常之处。

首先是阳邑被攻打下来的速度太快了,推说元气没养好也可以,可是对比榆次一开始的阵容,阳邑就有一种被半推半就放弃了的感觉。

其次是榆次这边的战役,叶煜仔仔细细回忆了一下,乐叔有伤暂且不提,但是他见过的身份高的甲士有好些都再也没出现过,虽然这可能是他多心了,但是他真的感觉榆次这边越打越容易,抵抗完全不如一开始那么激烈。

还有冬天的时候赵韩的轮流骚扰,每次都是小打小闹,而且都是民夫……对了!都是民夫!

叶煜想起了第一次敌袭时间,侧门战场基本上是民夫,清扫起来速度快很正常,可是正门战场应当是精兵才是,蒙骜部队的清扫速度却比他们还快,就算是老兵也不可能这么快才是,比较可能的解释就是那边也是民夫大队,或许还混杂了一些精兵。

他皱起眉头,心中存疑。

他都能看出来的事情,他不信蒙骜等人看不出来,可是他却没发现军中有什么行动。

是秘密行动,还是还在试探?

他虽然有了些军爵,但那根本不够看,而且论资历他还是个新兵,他能接触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

他来回踱步,想到了之后秦国被人打到函谷关的事,顿时觉得还是要把自己的猜测告诉蒙骜等人,就算是他多此一举也罢。

不过他的身份可没办法进入住帐,幸好这一次张奋威也来了,他便去寻他,论起军中管理管理层,他最熟悉的还是张奋威。

在他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推测之后,张奋威果然帮他引荐了蒙骜。

这一次他见到的只有蒙骜一人,他当即说出了自己的推测。

“赵有兵而不出,韩扰军而弱兵,恐有大患。”

蒙骜听后神态没有任何的变化,似乎早就知道一样。

叶煜见此,松了口气,正打算告辞,但想起最后蒙骜还是大败了,便留心多说了一句。

“三晋本是一家,信陵君见赵危必就救之,还望将军有所预。”他抬眼看了一下,发现蒙骜的神情竟然有了变化,就吞下了打算告辞的话语。

叶煜所料不错,蒙骜早在第一次声东击西时就察觉到了异常,在之后赵韩轮流骚扰的时候他更是猜到了两国的打算,因此早早地就通知了秦王,在附近的城邑中备下了足够的物资和军队,就算赵韩联合进攻他也无所惧。

蒙骜听到叶煜猜到了赵韩两国的打算时其实是有些惊讶的,杨端和还是因为得到了一些情报才确定的,可叶煜是不可能接触到那些东西的,他是仅凭一些细微之处就察觉到了,所以蒙骜也不介意多说两句提点一下。

“信陵君欲助赵国,然有其窃符救赵在前,魏王此次不会同意的。”蒙骜怎么会没有考虑过魏国呢?但作为一个大将军,他深知信陵君窃符举动对魏王造成的影响,虽然时间的流逝让魏王没有追究这一事,但是心中必然是有所芥蒂,若是信陵君再次提出要帮助赵国,想必魏王一下子就会想起旧事,怎么可能会同意。

叶煜稍加思索便说道:“信陵君门客三千,贤人无数,若他欲助赵国,何尝会没有说服魏王的谏词呢?”

蒙骜听他这么一说,也思索起来。信陵君上次能让魏王的宠姬去去窃符,这一次怎么不能说服魏王身边的人加以劝说呢?

过了一会儿,蒙骜派人把蒙武和杨端和找来,又让叶煜坐在了席上。

蒙武和杨端和很快就进来了,他们也知道了叶煜的推测,都沉思起来。

以蒙骜手下秦军现在的状况,若是赵韩联军那是不惧的,但若是在加个魏国怕是有些吃力的。

固然可以让秦王派兵支援,可是派兵是瞒不住的,三晋若是知道的消息提前行动,那么援军就来不及了,而且从地图来看,秦兵现在是深入太原,若是援军要过来,很有可能遭到韩国的拦截。

敌在暗,我在明。

谁也知道三晋打算什么时候出击,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呢?

“若是让谍人进言,使魏王不接受信陵君的谏词呢?”杨端和提到。

蒙武回道:“不妥,从赵韩二军看来,此事已经筹备了有些时日了,魏王怕是已经允了,此时进言已无用处。”

蒙骜这时看向了叶煜,他问道:“你既能察觉此事,可有何想法。”

叶煜不说别的,反倒看向了蒙骜问了个奇怪的问题。

“敢问将军,若是此事非秦所起,信陵君领兵挂帅,且来秦国求援,您觉得——王上会答应吗?”

蒙骜听后,一下子站起身来,他的神色异常凝重。

作者有话要说:  ①乐叔,乐毅之孙,生卒年不详,汉华成君。(没有对其功绩的任何介绍,估计那时候年纪也不小了,可能是荣誉爵位的样子。)

第二十一章 军中论计坏合纵

或许在后世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但是在当下,贤德之人的影响真的是非同一般。

尤其是这个人还是四君子之首的信陵君。

蒙骜的反应已经很好地回答了叶煜刚才的那个问题。

如果信陵君来秦国借兵,秦王会借吗?

当然会借,为什么不借呢?

大概谁都会这么想。

信陵君窃符的事情的确让魏王心中存有疙瘩不假,但是在更多人看来,那是大义之举。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