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天香_第127章

梦溪石Ctrl+D 收藏本站

杜婉脸色迅速红了起来。

作为女儿家,尤其是庶女,婚事自然不是她能说了算的,但思王出了名的俊秀郎君,别说杜氏了,就是满京城的公卿贵族女郎,又何曾没过这个念头。

给思王当侧妃,杜氏嫡女自然委屈了些,不过庶女却正好,身份上也没什么不配的。

想及此,她不由自主往顾香生处看了一眼。

别人没有杜婉的女儿心思,想的自然是另外一回事。

同安公主醉翁之意不在酒,也给了思王妃好大一个难堪。

看来先前刘贵妃思王妃一道出现,依旧是面和心不合,否则同安公主如何会在众目睽睽下说这种话?

小焦氏和顾琴生遥遥相望一眼,彼此心里都有些担心,她们早就料想顾香生在宫里的生活并不会一帆风顺,如今更是印证了她们的担忧,储君之位未定,宫里暗潮汹涌,这是人人都能想象得到的,但这种场合,她们根本插不上话,只能暗暗替顾香生焦急。

她要如何应对?

装没听见自然是最好的法子,可那样一来,未免会让人觉得她是怕了同安公主,可想而知此后京城中一定也会说思王妃怯懦怕事。

刘贵妃仿佛没听见同安公主的话,依旧小声与杜家夫人叙话。

在所有人内涵各异的目光下,顾香生面色如初,只是笑了笑,慢条斯理道:“肥水不流外人田,杜小娘子这样好,公主该想着为益阳王凑个双喜临门才是,怎好便宜了你大兄呢?不过我这话也说得不应该,杜小娘子待字闺中,怎好随意拿人家的名誉开玩笑呢?碧霄,将这只镯子拿给杜小娘子,就当是我这个做嫂嫂的,为公主的妄言赔罪了。”

同安公主张口结舌,怎么也没想到顾香生会说出这番不要脸的话来,好人歹人都让她做尽了,自己还说什么?

更可气的是,对方居然还代自己赔罪,她又有什么资格!

及至此时,她才明白母亲为何总交代自己不要冲动,因为她对顾香生的印象还停留在当日,可那时顾香生拿她没办法,是因为两人身份不对等,如今站在对等的高度,她这点小伎俩在对方面前实在不够看。

当嫂嫂的思王妃都赔罪了,岂不衬得同安公主不懂事?

同安公主气得脸色都白了,在不管不顾破口大骂砸场子与忍气吞声放下身段说笑之间徘徊不定。

与她同样白了脸色的还有杜家的庶女,不过人人都知道她不过是被作了筏子,相比同安公主,她能得到的关注寥寥无几。

前一刻的得意洋洋,此刻却成了尴尬,同安即使不去看,也知道在场许多人心里肯定充满幸灾乐祸的想法,其中还有许多平日里被她母亲压着的嫔妃——就算自己干不了什么,能看看笑话出出气也好。

这就是宫廷,人情冷暖,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毫不例外。

好在,刘贵妃终于开口了。

“杜家姐妹的确可人,不过给了妹妹,岂能不给姐姐?”她言笑晏晏,同样将手上镯子褪下来交给身旁女官。“公主不懂事,给你们添麻烦了,还请不要见怪。”

杜夫人忙领着女儿谢恩:“多谢贵妃与思王妃赐物,她们年小福薄,怕担不起这份厚赐!”

刘贵妃含笑:“既然给了就收下罢,一家有女百家求,你将两个女儿教得这样好,以后家里的门槛定然要被人踏破了。”

转眼间,同安公主的任性就被刘贵妃的雍容掩盖过去,就连顾香生方才的回应,仿佛也显得不那么出彩了。

但出不出彩,人人心中自有一把杆秤。

思王妃不是好欺负的人物,同安公主自取其辱,还得其母出面圆场,这个印象怕是短时间内会在众人心中挥之不去了。

小焦氏和顾琴生对望一眼,彼此都微微一笑,也放下心来。

以四娘的性情,她们原也不必那么担心的。

小小插曲揭过,杜家之后,又有各家女眷上前行礼问安。

其中就有吕家的女眷。

顾画生是跟着婆婆小姑子一道来了,不管关系如何,表面文章总得做,她想跟顾家的人一道来,就算吕家答应,顾家也不会愿意,如今她与顾家人的关系也并不怎么好,就连顾琴生,提起这个亲妹妹,也只能作出一言难尽的苦笑。

听说最近顾画生不肯住在夫家,总是三天两头往娘家跑,因着这个缘故,她们走过去时,坐在旁边的顾琴生不由多看了顾画生几眼。

不看还好,这一看吓了一跳。

只见顾画生比之上次见到时还更消瘦了三分,几可称得上形销骨立,有衣裙罩着,乍看还看不大出来,只有从袖子下面露出的手,以及双颊下巴可见端倪。

顾画生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她在婆家过得不痛快,婆家便连她的饮食也怠慢了?

顾琴生一双眼睛在吕家其他两个女人身上转了一圈,并未发现任何异样,只是她们与顾画生之间的疏离冷淡,显而易见。

无论这个妹妹闯下多少祸事,她终归都姓顾,与自己的血缘不可割断,这是无法抹杀的事实,看见她这个样子,顾琴生既痛心又无奈。

闲话休提,各家女眷一一落座之后,便有教坊司的乐妓奏乐起舞助兴,舞姬罗裙上也都系了五彩缤纷的香囊,截蒲为剑,翩翩起舞,寓意驱邪却鬼,正应了端午习俗,比之民间,服装不仅精致,而且色彩纷繁,舞者相貌柔美,姿态魅惑,众人看得津津有味,一时都舍不得转开眼睛。

女眷这边歌舞升平,外臣那边,皇帝也已到场,众人起身行礼拜见,便各自落座,君臣同乐。

牡丹在侧,波光粼粼,皇帝便提议赋诗助兴,这正应了一干文臣的心思,幸而魏国两边都有战事,武臣大多都被调出去迎战了,吹胡子瞪眼睛憋不出诗句的人不多,能在官场上一路当到三品官员的,就算不是诗赋出身的进士,普通水平的诗总是能吟出一两首来的。

以尚书令王郢为首,有的用牡丹作题,有的以端午为题,还有的歌颂皇恩浩荡,众人诗兴大发,花团锦簇,虽然其中大多是生搬硬套之作,也不乏文理通畅,遣词优美的佳章,其热闹场面,不比女眷那边逊色半分。

年轻一辈中,以文采闻名的王令如今不在京城,新科进士们为了博得皇帝一声赞赏,使出了浑身解数,将早就预备好的诗篇一一奉上,听得永康帝龙颜大悦。

进来诸事顺利,南方平叛,又将吴越半数疆土收入囊中,皇帝心情正好,耳边听着歌功颂德之声,心中也不免有些飘飘然,却见场中一人从头到尾未曾出声,便道:“思王可有诗作?”

众人一看,是啊,思王自小得当时大儒调教,文章做的是一等一的好,以往也曾有佳作面世的,今天却有些低调安静了。

被点了名,魏临起身道:“回陛下,臣方才在想一个人,一时出神,未能来得及赋诗。”

皇帝挑眉:“何人能令你如此忘我?”

众人自也停下作诗,朝思王望了过去。

王郢暗自皱眉。

皇帝废太子的时候,他是不赞成的,因为天下皆知太子没什么过错,奈何皇帝一意孤行,谁也劝阻不了,他心里其实也明白,太子年长,对皇帝造成了威胁,所以不管太子做得是好是坏,皇帝心里都不踏实。

太子既废,皇帝一时没有另立他人的意思,魏临事事低调,韬光隐晦,任凭皇帝将他身边的文臣驱逐殆尽,也没有半句怨言。但王郢两朝老臣,也算是看着魏临长大的,对他的性子了解几分,觉得他断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样柔弱可欺。

偏生这时益阳王跟着英国公程载在前方刷战功,思王却在后方碌碌无为,一方势大,一方式微,朝中流言纷起,都说皇帝赐婚,给益阳王纳了手掌兵权的程家,却给思王纳了毫无实力的顾家,这明显是暗示了什么,也许等到益阳王回来,这储君之位就要定下来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