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投资人生[重生]_第89章

捂脸大笑Ctrl+D 收藏本站

  这番话说的掷地有声,俞永安看着面前摆着的纸条,只见上面分门别类写着需注意的事项,还有些用笔重点圈出,字体算不上多出彩,但是笔法刚劲,根本就不像是个年轻人能写出的手笔……他突然伸出双手,用力搓了搓面颊。

  

  “放别处我好歹也是个优秀青年企业家,来飞燕后怎么老觉得自己年迈体弱呢?”

  

  这声抱怨顿时引来一阵善意的大笑,孟立生拍了拍俞永安的肩膀,“老俞啊,慢慢习惯就好了。”

  

  陈远鸣轻笑摇头,“公司还是要靠各位中流砥柱的支持,我这种年轻人多跑跑腿好了。”

  

  随着高层会议的不断深入,火山喷发带来的阴霾一挥而去,隔天公关、法务、销售三部门召开例会。一周后,在所有投来的合作意向书中,飞燕董事会最后选定了一家名叫“华谊兄弟”的新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并对其注资100万美元,用于VCD生产线建设。飞燕获得华谊51%的股份,所有通过华谊出版发行的VCD光盘都会在外包装醒目位置标注飞燕公司的LOGO。

  

  这个细小的改变,成为了之后数十年电影发烧友们划分厂家的著名标示,也把真正的“飞燕碟”跟其他诸如“北影碟”、“中影碟”、“寰宇碟”区分开来,成为光碟纪元里代表中国标杆的存在。

  

  不过这时,陈远鸣显然没有考虑都那么久以后的事情,在大陆安排好公司发展事宜,又主持香港第一批5千台VCD机上市发售后,他和燕乔森就一起踏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在那里,林学文发回了一条让所有人都无比振奋的消息,他们终于跟预期的目标搭上线了,那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传媒帝国:新闻集团。

  

  与此同时,沈阳安信技术有限公司办公楼内。

  

  “你真的想好了?不搞电子通信,要跑回北京闯荡?”男人的声音里带出了几分严厉,直直的盯着站在自己面前的那位青年。

  

  “小叔,我什么时候跟您开过玩笑?小灵通很好,您和我爸准备进行的汽车发动机研发也很好,但是那都不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沈大公路的发展您是亲眼所见,就应该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

  

  “搞基建可不是你想想中那么简单的事情。”男人的声音并没有半丝放松,反而越发高压起来,“那圈子太复杂,也太脏,你想进去闯闯没问题,但是管不好自己的手,马上就会惹出大麻烦,你还太……”

  

  “太年轻?”青年微微一笑,弯弯的桃花眼眯成了一条细缝,“小叔,不公平也该有个限度啊,那人你说过他年轻吗?而且如今的基建不只是要搞,还要加大力度才行,我们的小灵通虽然已经稳步在东三省站住了脚,但是固话、手机业务并不会随着小灵通就退居二线,相反它们才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既然总有一天要踏入那个圈子,为什么不先让我来闯闯呢?”

  

  指尖轻轻弹击桌面,思索了半天,最终男人还是笑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啊,算了,他老子都没发话,自己是操什么闲心。轻轻挥了挥手,“想闯就去闯吧,输了别回家跟我哭鼻子就行。”

  

  “哭鼻子?估计您老笑都来不及呢。”

  

  比想象中的要顺利很多,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出房门,青年用力呼出口气,似乎要把胸腔中的郁气一扫而空。小灵通的业务好吗?当然,如今这小家伙眼看就有风靡之势,未来必然会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都竞争力十足的产品。但是那又如何?他并不想蜷缩在家人的羽翼下,做一个继承家业的二代。

  

  从胸前的口袋里摸出了一张小小的卡片,只见上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小字。

  

  百年经典,与君共赏。 陈远鸣

  

  字写的不怎么样,还不如自己的,但是那股飒爽之气似乎直破纸面,嚣张的冲入眼帘。用指腹轻轻划过那个名字,青年露出了一个明亮的笑容。如今你掌心那只燕子已经一飞冲天,我又怎能让你专美于前?

  

  把卡片插回口袋,他没有一丝犹疑,重新迈开了脚步。

☆、第六十一章

机舱里的日光灯已经关闭,身侧陷入了一片昏暗,燕乔森靠在内侧的椅座上沉沉睡去,偶尔传来一两声低微的鼾声。张刚则在坐在外侧,双眼微闭,像正在假寐中的大型猫科动物一样,随时都可以反射跃起。

然而陈远鸣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只是在头顶那盏小灯的照射下,专注的看着手中的信件。这是封来自故乡的家信,由于一年间不断四处奔波,设在上海的邮箱就被冷落了下来,个把月才会统一收发一次信件,这封信就是一个月前发出的。

从字迹来看,写信的不是母亲,而是由大姑代笔。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大姑的文笔要比父母流畅很多,但是在那客套的寒暄中,却少了一些让陈远鸣为之心颤的东西。

这一年来,家里变化也十分惊人。今年六月时,晋升为小组长的父亲终于分到了人生中第一套房,是个5o平米的小两室单元房。搬家时足足放了三挂鞭炮,那次寄来的信纸上都散发着一股浓郁的火药味儿。有了新房,母亲的心态开始慢慢转化,不再像以前那样锱铢必较。两个月后,表妹宋婷婷以优异的分数考上了市一高,家里就大方的全额给了学费、住宿费。等到十月底,大姑的工作终于从县城调到了市里,住在那所私立小学的职工宿舍里,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小姑方面则相对安分,年初借了家里3千块,带上自己攒的5千,一起投入了烟叶生产。这时卷烟厂的效益还没达到鼎盛期,但是烟叶公司从来都是富得流油,敢于下海种植经济作物的人又少,在十月最后一次收割完毕后,小姑家也算回了本钱,明年还攥着劲儿准备多看几本技术书籍,提高产量、精细化种植呢。

眼瞅着家里一天天过上了好日子,父母也有些按耐不住了,哪怕自己依旧每月2千元的往家里寄钱,催着回家的信还是一封接一封,在这次的信中大姑就提到了自己的学业问题,据说已经跟学校那边沟通过了,只要低头认个错,参加一下补考,就能直接拿到初中毕业证。这时上高中虽然有点晚,但是直接送到高三复读班,苦读个一年还是有希望考上大学的。

  • 背景:                 
  • 字号:   默认